暑假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暑期打工行列。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90后大學生的打工初衷已從單純的勤工儉學,賺錢補貼學習生活費用,逐步轉(zhuǎn)移到接觸社會、積累經(jīng)驗,進入職場。用他們的話來說:“不求賺錢,用勞動換來一段成長經(jīng)歷,值!”
當促銷員 克服了內(nèi)向
暑假剛一開始,西安工業(yè)大學大一的李超同學就干起了手機促銷的工作。說起手機促銷這份工作,應該可以說是李超的“老本行”了,“大一平時的周末和小長假,反正只要一有時間,我都會來兼職。”
李超說,他以前性格非常內(nèi)向,幾乎不主動跟別人說話,更別提在陌生人面前了,每次心里總有一種恐懼感。上了大學后,有一次在舍友的鼓動下,便一起去做了一個超市可樂的促銷工作。“剛開始站在那里根本不敢講話,后來在舍友的鼓勵和影響下,我慢慢覺得其實也沒什么,又做了幾次后就變得得心應手起來。”
現(xiàn)在李超每天早上9點上班,下午6點下班,一天除去中間的輪休時間,要整整站在柜臺前工作8個小時。“我早就習慣了,而且我們站在那里,嘴巴幾乎是不能停的。很明顯,我不僅克服了自己內(nèi)向寡言的缺點,而且學會了怎么從容地跟人打交道,以及怎樣推銷商品。”李超扒了幾口盒飯,又開始了工作,話語間不經(jīng)意地流露出了一份穩(wěn)健與成熟。
干家教 擔負著責任
“我本不打算要錢,只是想幫個小忙,順便鍛煉一下自己的英語能力,”西安外國語大學的大二學生馬藝馨說道。她家鄰居有位即將升入高三的臨考生,在鄰居的邀請下,她做起了一位英語家教。馬藝馨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上完了第一堂課,鄰居卻堅持塞錢給她,說這是她勞動應得的。
馬藝馨每節(jié)課前都認真?zhèn)湔n,“雖然對我來說都是些很基礎的知識,但是怎么樣講解能達到更好的效果,讓學生更容易接受,這一點很重要,”馬藝馨說,“雖然錢不多,但這是我接下來的責任,就要努力做好,絕不能誤人子弟。我也一直希望當一名老師,現(xiàn)在就是在一點一點地實踐,算是積累經(jīng)驗吧。”
學擺攤 這里是個小社會
孫歡是西北政法大學的一名學生,一放暑假,她便在小寨的天橋上擺起了地攤,有手機殼、指甲油、發(fā)卡、襪子等小玩意。她說,這些是她從批發(fā)市場進的,都是女孩子喜歡的東西,很好賣。第一批貨已經(jīng)快賣完了,準備再進一些。
“沒在意能賺多少錢,只要不賠本,能補個小零嘴就好,重要的是,我已經(jīng)漸漸能找準一些商機,還積累了一些買賣的小技巧,我覺得這個過程挺鍛煉人的,當然也蠻有趣的。”“社會很現(xiàn)實,沒能力肯定會被淘汰的。大家都在找實習鍛煉的機會,如果我在家待著總感覺心里不踏實。”她笑著說,別小看擺攤,這里就像一個小社會,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與他們打交道本身就是種鍛煉。通過這段時間的擺攤,自己的溝通能力、應變能力明顯提高。
做志愿者 奉獻乃收獲
這個夏天,在渭南市臨渭區(qū)龍背鎮(zhèn)中心小學,來自西安外國語大學的22名志愿者進行了為期近半個月的支教活動。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大二學生孫婉婷是其中的一員。“我主要負責后勤工作,買菜,幫學校阿姨給大家做飯,也負責教學,教自然課。”
她作為新聞與傳播學院陽光志愿者隊的一員,參加了兩年的志愿活動,其中唯獨沒有參加過支教活動,于是就希望今年能去為龍背鎮(zhèn)中心的學生做點什么。
“我強烈感受到孩子們對我的喜愛,我知道我成了他們的好朋友,他們沒有把我們當做老師,而是一個大姐姐,”孫婉婷說,“無論我們遇到了什么困難,孩子們天真的笑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回報。我給他們留下了我的聯(lián)系方式,我們會保持聯(lián)系,我會一直關注她們的成長,如果有機會我明年還會參加支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