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腦、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鍵盤輸入,手寫漢字的能力下降。近期,中央電視臺科學教育頻道播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引起很多觀眾跟隨節目進程做漢字聽寫自我檢測。有觀眾在網上曬出自己的聽寫結果,其中不少常用字都被寫錯或忘記。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愛調研旗下問卷網發起的一項調查(2517人參與)顯示,65.7%的受訪者正在收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個節目。98.8%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曾遇到過提筆忘字的情況。
受訪者中,90后占18.9%,80后占48.5%,70后占23.8%。
調查顯示,僅38.9%的受訪者經常手寫漢字
戚飛是安徽某雜志社的記者,為了驗證自己的書寫水平,他收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的時候跟著評委的問題試寫漢字。結果他發現,中小學生都能寫出來的字,自己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一期節目我大概只能寫出60%左右的字,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我覺得非常汗顏。”戚飛說,平時他會寫大量稿子,但是基本上都是用電腦寫,手寫的并不多。
現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微博)的本科生鐘覺辰,高中時一直是同學們心目中的“學霸”,同學遇到不認識的生僻字總會請教他。看到電視上在播《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鐘覺辰和他的幾個同學當即拿來紙和筆跟著聽寫,想要比試一下。結果鐘覺辰僅寫對了一半,他的同學才寫對了三成左右。“高考(微博)后到現在,我提筆寫字的次數可能還沒有兩位數。”鐘覺辰說。
此次調查顯示,受訪者中僅38.9%的人經常手寫漢字,41.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手寫漢字的頻率一般,19.0%的受訪者表示自己不經常手寫漢字。
與此同時,98.8%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曾遇到過提筆忘字的情況,其中29.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經常遇到這種情況。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孫銀新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少人經常使用電腦來做筆記,對于漢字的寫法難免生疏。他向記者坦言,有一次,他聽一個很有影響力、外語水平不錯的人做講座,在寫窺探的“窺”時,怎么也想不起來,思來想去勉強寫下來后,卻把這個字上面的兩點給丟掉了。
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高中語文學科組組長何郁認為,目前全社會漢字書寫能力下降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相比之下,高中生在漢字書寫這方面的情況相對好一點。因為高中階段,學生在漢字學習上有一個系統化的提高過程。課文中復雜的、難寫的字和詞,語文教師一般都會重點提醒學生注意。高三時,老師還會集中去講授一些容易寫錯、讀錯的漢字。
92.0%的受訪者認為人們習慣使用電腦輸入法是造成提筆忘字的首要原因
關于提筆忘字的原因,調查中,92.0%的受訪者認為是人們習慣使用方便快速的電腦輸入法,手寫越來越少;72.3%的受訪者認為與人們熱衷看視頻,很少閱讀文字讀物有關;43.9%的受訪者認為是由于當前漢字文化受重視程度降低;20.1%的受訪者認為原因在于少兒階段漢字書寫基礎打得不牢。
戚飛告訴記者,他1999年擁有人生中第一臺電腦,開始學習打字。到現在,他有十幾年的鍵盤輸入經歷。他有個朋友在做電子通訊行業,整個公司都推行無紙化辦公,所有的流程都是在網絡上完成的。這個朋友曾經跟戚飛說,他日常需要手寫的東西,大概只剩下填個人資料、簽字這些了,而且寫出來的字真的越來越“沒法看”了。
“電子產品對漢字書寫的沖擊非常大。”何郁表示,一到大學,大部分的作業、課堂筆記都被學生用電子產品完成了。以前人們遇到不會寫或者不理解的漢字,會翻字典查找。用字典查字的時候,人們容易去看連帶一些解釋,順便關注到別的字,從而學到更多的漢字知識。可是現在學生遇到不會寫的字,常常求助電子詞典或互聯網。 “我給我的孩子買了很多工具書,但是她都不會去用。”
“電腦時代,很多人不再一筆一畫去寫漢字,對漢字書寫的熟練程度下降,從而導致提筆忘字的現象比較普遍。”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劉海龍說。
89.2%的受訪者贊同在全社會倡導漢字書寫文化
重視手寫漢字有什么意義?調查中,84.9%的受訪者認為可以幫助人們領略漢字之美,傳承民族文化;71.6%的受訪者認為可以減少工具依賴,鍛煉想象力和創造力;58.0%的受訪者認為可以保留人與人之間交流的真誠方式;34.6%的受訪者認為有利于國家統一與社會和諧。
孫銀新認為,漢字是漢民族文化的典籍。在漢語社會中,所有的歷史文化和古代的科技都是用漢字繼承下來的,漢字是記錄中華民族語言的重要工具,是傳承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載體。
調查顯示,89.2%的受訪者贊同在全社會倡導漢字書寫文化,減少提筆忘字情況的發生。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人們必須要用電腦。但我希望學校盡量提倡中小學生手寫作業。”孫銀新說,上課、開會記筆記,他大都手寫。他建議,在閱讀中文讀物的時候,人們可以對漢字多加注意,平時的材料盡量手寫。
“人的交流方式一直在變化,如果人們能通過更好的方式去交流,那效率低的那個方式很有可能要被淘汰掉。不能都讓大家回頭去使用一種效率低的交流方法。”劉海龍認為,打字的效率確實比手寫高,改變電腦在大眾中使用的趨勢是不可能的。現在看來,語音輸入可能是一個更大的趨勢。后出現的交流方式未必一定比之前出現的高級,但是它一定是最適應環境的。
在戚飛看來,人們可以把手寫當做一種慢生活的方式。“我出門旅游時,除了跟大家通過微博交流,還經常會去當地買明信片,用手書寫好,寄給我的朋友們。我個人覺得這是一種比短信、微信更真誠的交流方式。”
何郁告訴記者,他們教研中心正在推廣一個文學名篇名家進課堂的活動,目前已經在朝陽區的3個高中展開試點。“現在學生考試壓力大,基本沒時間讀名篇,書讀少了當然會提筆忘字。所以我們想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對包括漢字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