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圣人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八章說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人自娘胎出生伊始,就開始接受人世間的陽光、空氣、聲音及各種能接觸到的事物。人就開始了學和識的歷程。認識這個世界也許從一開始就進入一個認識論的怪圈,正如西方哲人所說“知識之島越大,無知的海岸線越長”。
而老子在幾千年前就將對知識局限性的突破上升到了“道”的層面,從宇宙本源上對“學”的過程做了深刻揭示。
現代人的學習正如老子預料的那樣,學到的知識越多,概念就越多,被框住的思想也就越多,思維就越來越象被捆扎的粽子,形成各樣的定式。之所以叫定式,難道不是它相對的固化作用嗎。
現代學習始終就像在織一張網,一張知識之網,思維就像織網的“梭子”,究竟想網什么,網住了什么,準備怎么去網,我們并不清楚。最后發現網住的都是目前的這個自己——自我,而這個“自我”與世界的真實實相——“真我”卻相差很遠。所謂“為道日損”。
為學損道,是不是就不要學呢?老子明確告訴大家,要學,要損之又損,損到極處,以至于無為,這就會物極則反,照樣可以成就智慧,得無為而無不為的大方便。但知道會損、在損,有清醒的思路觀照則更為關鍵,因為知道了才會有覺悟和改正的機會。
所以,關鍵不是學不學的問題,而是怎樣學的問題,特別是要在學的過程中反觀學的過程、思的過程而達悟的境界。
下面我們就從學習理念最先被倡導開始,反觀一下現代學習中系列的問題。
1、學習理念的誤區
- 學了就以為學到了
- 學了就以為消化吸收了
- 學了就以為能致用了
……
2、當前培訓咨詢行業的引導誤區
- 重形式
- 重理念
- 販賣知識
- 奪人心智制造現代迷信(俗稱“洗腦” )
……
3、目標設定的誤區
- 目標、理想不究竟
- 愿景、愿心缺乏
……
4、學習心態的誤區
- 先入為主,形成腦部舒適區
- 自我意識
- “無明”深層原因
……
5、學習方式和效率的誤區
- 蠕蟲式,象蟲子鉆吃蘋果,漫無目的,吃到哪是哪。
- 壘磚式,對知識結構沒有概念,只知道要累積知識,究竟要累積成怎樣具針對性的的高效知識結構并無指導。
……
6、學習內容的誤區
- 迷信于書,以為書上的都是真知、真理。卻不知書不過是反映個人的思想,特別是現代人造知識年代,多是一管之斷見。
- 迷信于老師的名氣,卻不知名譽如商業品牌,具有延展性,延展出來的未必是其專業學問的素養,有時謬誤很大。最典型例子莫過于某個得過若貝爾獎項的教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褒貶了,其實并非是研究傳統文化的專業人士,亂說話會貽誤很多后人。
- 信息時代,學習的內容信息多如牛毛,如何辨證自己真正所需;如何辨證符合真實、符合“道”的知識,即人們的正見正識是最關鍵的
……
學以致用的三個必須經歷的階段
- 一階段,學習,建立學習型組織
- 二階段,思考,創立思考型組織
- 三階段,融通(悟),掌握融通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