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概念以來,“互聯網+” 隨即成為關注和討論的熱點。本文探討了“互聯網+”本質和企業大學發展趨勢,并就“互聯網+”對企業大學的發展影響做出預測。
一、“互聯網+”的核心本質
互聯網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人類由此進入信息化社會,并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學習等帶來巨大的變化。它協助我們突破時空限制,以更低的成本,更自由、高效的開展交流合作。在此背景下,很多企業紛紛將傳統活動搬上互聯網以突破時空限制,形成傳統業務的標準化、信息化,于是便出現了“+互聯網”模式。該模式將互聯網作為傳統業務網絡延展的工具,為人類帶來很多便利的同時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如網上銀行(營業廳)、網絡營銷、網絡學習、網絡管理(信息化)等。
“互聯網+”是“+互聯網”的升級。該模式下,互聯網不再是被動的工具,而是主動整合傳統產業鏈,推動升級轉型進而打造高效的生態系統:互聯網+媒介打造了網絡廣告業,成就了百度;互聯網+傳統買賣打造了電子商務,成就了淘寶、京東,互聯網+銀行打造了網絡銀行,成就了支付寶。隨著大數據的發展,“互聯網+”將變得越來越智能,進一步打造智能生態系統。除此之外,“互聯網+”下的個體不會只是被動整合,他們往往會主動參與整合,甚至成為分享利潤的創造者,產消一體化的趨勢將越發明顯,生態系統將愈發智能、高效。
綜上所述,本質上,“互聯網+”可充分發揮互聯網突破時空限制和打造智能生態系統等特點,以客戶需求(分析、獲取和滿足)為核心,以標準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手段,以打造智能生態系統為目標,整合各種資源優化價值鏈(價值流)進而形成最優標準(模式),從而改造傳統產業,實現傳統產業的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以最低的成本、整合最優資源并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便捷的方式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
二、企業大學的發展趨勢
1、從成本中心到價值創造中心
成本中心的理念下,企業大學欠缺效果意識,將大量資金投入到要做但效用不高的體系建設、課程開發、培訓項目等規范性工作中,所起得的效果有限。
隨著企業對效果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大學將從傳統的成本中心升級為價值創造中心。企業大學管理者將以價值創造為核心,強調資源配置的效用,力爭將有限的資源配置到能創造最大價值的關鍵工作中,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
2、從服務于個人到服務于組織
從“培訓是福利”到“培訓提高員工的能力”進而到“通過能力素質模型系統提升關鍵崗位員工能力”,培訓工作日益精細和逐步升級,但始終沒能走出圍繞服務個人提升而開展工作的局面。很多企業花了大量資源開展培訓工作,員工能力是提升了,但工作績效仍然不高。不少培訓管理人員也認識到要通過相關管理機制的協同優化有效提升效果,但往往認為這些不是自己的職責,而且自己也沒有足夠的信心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往往進入為做培訓而做培訓的怪圈中。
客觀而言,培訓經費來源于組織而非個人,培訓理應服務于組織提升,設法通過培訓協同提升組織能力和績效。隨著企業對培訓效果的追求以及培訓管理者的能力提升,培訓側重點將從服務于個人向服務于組織轉變。
3、從碎片化、過程式的規范化建設到系統化、結果式的精益化運營
傳統企業大學理論往往強調規范化建設,分別抓好培訓體系、講師隊伍、課程開發等工作,其工作模式可稱之為碎片化、過程式的規范化建設,導致企業大學投入了大量資源,耗費了大量精力,所取得的效果卻有限。
現代企業大學理論有別于傳統的規范化思維,強調效果導向,通過系統化的思考,把握企業大學價值創造的關鍵環節有效配置資源,進而創造出最大價值。現代企業大學理論的代表為價值創造型企業大學理論體系,該理論以一個戰略、三大模式為核心,在明確方向、路徑、階段重點、衡量標準和關鍵控制點的基礎上,集中資源分階段系統打造三大模式,分別解決有限培訓資源價值最大化、人才輩出機制與規模領導力建設、績效快速提升這三大價值創造核心問題,最終實現企業績效和競爭力的快速、大步、持續提升。
圍繞三大模式,企業大學精益化運營將呈現以下五大發展趨勢:
1)從培訓項目到學習項目和績效項目
“互聯網+”時代下企業大學的發展趨勢 - 楊天河老師 - 標桿管理培訓講師 企業大學培訓老師
目前,絕大多企業大學的培訓項目以傳統的培訓項目形式運營,側重于師資整合和培訓組織等事務性工作,培訓與企業經營管理結合度不高,效果有限。
為讓有限的培訓資源創造最大價值,除圍繞組織發展設計系統的培訓方案之外,還需要優化培訓項目運營方式。為此,部分優秀的企業大學探索以學習項目的形式開展培訓項目,通過診斷發現組織問題后,設計系統的訓前、訓中和訓后學習方案協同管理機制建設以切實提升組織能力。該模式強調培訓管理人員與業務單位互相協同,共同解決問題,很多咨詢公司推廣的績效改進技術(如HPT、ISPI等),基本屬于該范疇。
隨著企業間競爭的日趨激烈,各企業紛紛推出精益管理、管理提升、降本增效、對標挖潛等活動,這些活動可以稱之為績效項目,且呈常態化趨勢。在此背景下,企業大學必然要求培訓管理者自行開發或引進績效挖潛的相關技術和工具模板并整合內外部專家資源,推動企業以績效挖潛為目標,快速、大幅、持續提升組織績效和競爭力,從而推動企業培訓活動進入績效項目階段。
2)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培訓組織到社區運營
傳統培訓,老師是主角,學員被動學習老師所講授的知識。隨著網絡信息的日益豐富和企業培訓管理水平的提升,80后90后等新生代員工基本習慣于通過網絡學習自己想要的知識,非新生代員工主動學習的欲望也越來越強。當前,很多企業培訓基本進入主動學習階段,即使是企業組織的現場培訓,也越來越強調學員在課程前中后的積極參與實踐。
隨著學習方式的轉變,培訓管理者的工作內容也發生很大的變化,不再只是傳統的培訓組織工作,而要搭建運營高效的學習分享平臺(社區),不斷發展粉絲并設法推動員工學習互動、總結分享各種經驗教訓,并協助總結出最佳實踐后進行推廣。要運營好這個社區,培訓管理者還需要不斷了解各單位和員工的痛點,并組織開發出令人尖叫的微課程(最佳實踐),引爆社區。
上述兩個轉變,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學員的學習創造力。但其僅為快速成長模式的一部分,要全部實現快速成長功能,還需要抓好人才開發和組織能力開發工作。
3)從知到行
傳統培訓往往側重于培訓活動組織和知識點分享,沒有安排配套的任務,依賴學員訓后自發應用,往往導致學員知而不行,效果較差。未來,培訓課程強調以能力開發為目標,將十分重視任務包的開發,通過結合企業現狀安排訓前、訓中、訓后任務,確保學員從知到行,有效轉化能力。由此,企業培訓積分制度將可能會需要優化,將晉升、晉級的門檻由一定的積分改為核心任務達標加積分的模式,而且為鼓勵分享最佳實踐,積分甚至可以用來兌換獎品。
4)從人才開發到人才管理
傳統的人才開發模式重點在人才發展通道、能力素質模型、學習地圖、人才測評、個人發展、培養計劃、積分制度等角度開展工作,力求系統開發人才,激發員工的學習積極性,縮短成才周期。但該模式存在三個問題:
- 欠缺有效的晉級、晉升、淘汰機制和良好的績效薪酬系統,人才不能獲得良好的發展機會和相應的回報,而依靠積分設置晉級晉升門檻,更加劇這種狀況,導致優秀人才流失或者員工學習動力不足,人才開發效果大打折扣;
- 沒有充分認識到任務對學習能力轉化的重要性,課程往往以知識點偏多,欠缺有效的工具模板和學習任務,員工僅僅停留在知的層面,未能有效轉化為能力;
- 欠缺精益化的人才開發理念,可能開發了系統的關鍵崗位標準化手冊,卻未能總結出崗位攻略,員工難以把握崗位勝任的關鍵點,成才效率低。
現代企業大學的人才開發理念已經全面進入人才管理階段,以隊伍建設、人才速成、員工績效提升為目標,形成有效的快速成長模式(如圖),需要制定人力資源管理各個環節的核心策略并負責人才管理的核心內容。未來,隨著企業大學的發展,人力資源部可能逐步被弱化為策略執行部門。
“互聯網+”時代下企業大學的發展趨勢 - 楊天河老師 - 標桿管理培訓講師 企業大學培訓老師
5)從培訓管理到管理咨詢
當前,絕大多數企業大學主要開展培訓管理工作,但面臨著組織能力開發以及推進企業績效挖潛等任務,這要求企業大學從傳統的培訓管理工作逐步上升到研究甚至咨詢層面,成為企業的大腦或智庫。隨著企業大學的發展成熟,未來將有相當的企業大學具備內外部管理咨詢能力。
三、“互聯網+”時代下企業大學的發展趨勢
“互聯網+”時代,對于價值創造的關注將催熟“價值創造型企業大學”,企業大學更加重視服務于組織成長,并通過整合互聯網大幅提升企業大學的能力和效果。與此同時,互聯網整合企業大學業態,將打造出智能生態系統,企業大學生態系統中產消一體將日趨流行。
1、互聯網興起將催熟“價值創造型企業大學”
互聯網的興趣不會改變企業大學服務于組織創造更多價值的本質,相反,通過網絡的廣泛傳播,企業大學建設將從“有用”階段進入更務實的“價值創造”階段,共同總結分享價值創造的最佳實踐,從而催熟“價值創造型企業大學”。
2、“+互聯網”將大幅提升企業大學的能力和效果
1)突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學習和分享
通過搭建和運營網絡學習分享平臺、知識庫和在線課程,塑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員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并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大幅降低學習成本,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通過網絡平臺可以便捷整合和推廣最佳實踐,提升企業績效和競爭力。
2)大幅提升培訓管理、人才開發的能力和效率
通過培訓活動的規范化、信息化和網絡化,可以將日常培訓管理活動、人才開發活動整合到網絡平臺,培訓管理者可以更便捷、更輕松的開展各項活動,可以大幅提升企業培訓管理和人才開發的效率。這種功能在市面上的相關系統已經實現。未來,該類系統將進一步整合最佳實踐,可以大幅提升企業大學培訓管理和人才開發的能力,提升其效果。
3、“互聯網+”將打造智能生態企業大學系統
1)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不斷優化價值鏈,重整生態系統
企業大學生態系統的最終客戶是企業和學員。企業大學對企業而言,其主要作用體現在:提升品牌形象,打造人才隊伍,提升組織績效和競爭力。就如同人事部逐步升級為人力資源部一樣,企業大學的興起勢不可擋。隨著企業大學服務商的發展壯大,企業可能考慮通過外包、托管、合資等形式建設企業大學,確保其效果。 企業大學對學員的作用在于: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氛圍,系統高效的學習方案和輔導服務等。由于學員多為免費參與學習,其可能會影響培訓業務價值流,但對價值鏈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對企業大學而言,其所需要的服務主要有:師資、學習(績效)項目服務、課程開發服務、核心人才建設服務、企業大學建設服務、管理咨詢服務、信息系統服務、設施設備等。隨著培訓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師資的日益透明,將出現類似“培訓淘寶”系統提供師資直供業務,干掉利用信息不對稱而開展培訓業務的傳統培訓機構,企業大學(企業培訓部門)將籍此大幅降低培訓成本。受此影響,僅提供師資和培訓組織服務的培訓機構可能會喪失生存空間,培訓機構將不斷提升學習策劃能力協助客戶提升組織績效和競爭力以獲得競爭能力。 隨著“培訓淘寶”系統的不斷發展,將會形成高效的企業大學生態系統。
2)大數據將推進企業大學生態系統的日益智能化
隨著大數據的發展,企業大學生態系統將日益智能化,在線調查、在線診斷、在線策劃、在線簽到、在線評估等形式的出現,將有效推進學習項目和績效項目,大幅提升協同效率。未來,可能會出現智能診斷、智能策劃、智能學習等系統。智能診斷、智能策劃系統根據企業內部數據自動啟動優化程序和智能策劃程序,由培訓管理人員略作優化后予以執行。智能學習系統,將根據學員的學習情況不斷推送學員內容和任務,督促學員快速成長。
3)充分挖掘個體創造能力,產消一體日趨明顯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每個人的創造天賦都將能得到充分展示,進而激發企業和社會的創造力。作為消費者,其可能利用自身對需求了解的優勢,提出更有效的解決局部甚至整體解決方案,而企業也將主動收集這些創意(創造),并根據采納后的效果給予相應的獎勵,使個人的創造力得到相應的回報。例如,企業培訓管理者可能會獎勵學員創造并分享了最佳實踐,企業大學供應商可能會通過獎勵客戶獲得更多發展建議。未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產消一體將日趨明顯,進而推動著企業大學生態系統快速發展。
(來源:價值中國 作者:楊天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