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大的人才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北森日前第三次進入“福布斯最具潛力企業榜”,成為中國人力資源行業唯一連續三年獲得此獎項的企業。
作為人才管理市場的龍頭企業,北森對于目前國內人才管理市場的現狀以及人才結構有怎樣的看法?未來中國的人才管理市場將如何發展?互聯網行業最缺怎樣的人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日前對話北森公司董事會主席兼總裁王朝暉。
未來十年是人才管理的十年
中國經濟時報:應如何理解“人才管理”概念?
王朝暉:人才管理,是指在看待一個人時,不是割裂地去看,而是將這個人作為一個整體。以前每個人的培養數據、發展數據掌握在不同人手里,致使大家了解這個人時只能從一個維度去看,這樣是不全面的。人才管理就是要求更密切、更整合地去看待一個人。
中國經濟時報:目前部分國內企業已經進入從人才資源向人才管理轉換的關鍵時刻。在這個過程中,我國人才以及人才管理的現狀如何?
王朝暉:過去三十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比人才儲備的速度要快,導致現在“僧多粥多”。但是,未來中國一定會從一個人口大國變成人才大國,人才管理會改變這個時代。目前,中國的人才管理市場才開始萌芽,未來十年將是人才管理的十年。
中國經濟時報:發展至今,北森以及中國人才管理市場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王朝暉:發展到今天,在這樣一個新興行業里面扮演老大的位置幸也不幸,幸是因為你開創了這個行業,到處是你的影子。不幸的是你為這個行業做了所有的鋪襯和探索,要避免摔死。北森目前面臨的狀態也是這個行業面臨的一個小的不足,就是外部環境不成熟,行業積累太少,一切都需要時間。這是一個百億級的市場,未來很讓人期待。
人才: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中國經濟時報:現今社會需要怎樣的人才,尤其在互聯網行業?
王朝暉:不同行業與企業在不同階段、不同崗位都需要不同的人,我們叫勝任力模型。在這個階段、這個崗位上優秀的人是有共性的,我們把這些共性找出來,以這個共性為基礎招聘就會特別成功。但人才招聘的關鍵是基于勝任力和自己本身業務特點的需要去找到適合的,并不是要找最優秀的。如果連掃地都是張瑞敏,那一定是個悲劇。
IT行業的發展速度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技術的快速更新給了年輕人很多創造空間,這就要求所處這個行業的人要足夠敏銳,能夠看到這個行業發生的變化,快速捕捉到信息。另一方面,IT從業者應根據整個行業的技術升級變化來做調整,這對從業者的學習能力也會有一定要求。
中國經濟時報:現在互聯網行業人才戰特別厲害,高層管理人員跳槽比較多,應該如何看待?
王朝暉:企業競爭力的根本在人才,有了人就有了一切。跳槽現象折射了企業內部的繼任體系沒有構建好。對于互聯網行業而言,其成長速度要遠遠快于人員的準備速度。在這種狀況下,互聯網行業需要構建好外部人才池,用一種軟著陸的方式引入人才,同時需要做好員工的繼任體系,這樣不僅可以解決企業的問題,還能夠解決好行業的問題。
中國經濟時報:針對企業人員流動性大的問題,您認為采取什么機制能留住人才?
王朝暉:有調查顯示,人們離職最重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生存的部門環境讓他覺得這個主管有問題。人們很少因為整個公司大文化、大架構的原因離開,反而是和主管不合離開所占比重較高。二是員工在公司里面看不到發展前景。中國企業未來應該重視人才管理和培養,構建好內部的職業發展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