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交流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禮儀。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教師友好、真誠、祥和的目光可以給學生以肯定和支持,讓學生產生信任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在教師資格面試中,考生與考官的目光交流也是考官判斷考生是否具備教師資格的基本要素之一,所以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目光交流技巧。
一、目光的角度
在注視他人時,目光的角度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與交往對象的親疏遠近。注視他人的角度通常有以下三種:平視、仰視、俯視。
平視:視線呈水平狀態的注視。一般適用于普遍場合的交流與對話,或者是身份、地位基本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平視的目光注視在教師資格面試中運用的比較少,但作為一名教師,在與學生的日常交流中,宜采用平視的目光,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把他們當成一個個獨立的個體的,是尊重他們的。
仰視:抬眼向上注視他人。它表示尊重、敬畏之意,適用于面對尊長之時。考生在與考官的交流中,宜采用這種目光,表示對考官的尊重和敬畏,尤其是碰到較年長的評委,更宜采用這種眼光。
俯視:抬眼向下注視他人。它可以用于晚輩表示寬容、憐愛,也可表示對他人的輕慢或者歧視。這種目光在普通場合要慎用,一般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采用這種目光,既能保持教師的威嚴,也可以更廣泛的關注所有的學生,注意到他們的細微反應和小動作。因此,在教師資格面試試講環節中,考生也應注意采用這種目光。

二、注視的部位
在人際交往中目光所及之處,就是注意的部位。注視他人的部位不同,不僅說明自己的態度不同,也反映著雙方關系有所不同。面試人員在初次見到評委之時,都要嚴格遵守目光注視的基本常識。教師資格考試結構化面試和答辯環節,考生對考官的目光注視可以是額頭、雙眼、雙眼至唇部、眼部至肩部等部位。很多考生因為緊張,不敢注視考官的眼睛。在此吾愛吾師建議考生可以把目光注視集中在考官的額頭或雙眼至唇部的倒三角部位。試講環節,考生作為一名“真正”的老師,面對的是學生群體。此時,要把目光注視的部位集中到學生的眼睛上,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讓考官看到你對學生的尊重和認可,提升成功的幾率。

三、注視的時間
在交談中,說話者對聽話者注視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和對聽者的尊重。若對對方表示友好,則注視對方的時間應占全部相處時間的1/3左右。若對對方表示關注,或者是表示興趣時,則注視對方的時間應占全部相處時間的2/3左右。若注視對方的時間不到相處全部時間的1/3,表明對對方、對談話都不感興趣。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通過留意學生對自己注視時間的長短,判斷自己的講授內容是否受學生歡迎和喜愛,以幫助自己及時調整上課進程或授課內容。
在教師資格面試中,考生要注意的是合理分配自己注視考官的時間。不要從頭至尾,只盯著主考官,或者面相和善的考官,這是非常不禮貌的。
(各位寶寶們~不管啥時候,記得多夸夸自己~~ 小編我也實在是太萌了~(☆▽☆)(☆▽☆)腫么辦呢~~~)
四、注視的方式
常見的注視方式有直視、凝視、環視和盯視等。直視,即直接地注視交往對象,它表示認真、尊重,適用于各種情況。凝視,是直視的一種特殊情況,即全神貫注地進行注視。它多用于表示專注、恭敬。環視,即有節奏地注視身邊不同的人或事物。它表示認真、重視,適用于同時與多人打交道。盯視,即目不轉睛,長時間地凝視某人的某一部位。教師資格面試在回答考官問題時,考生最適宜使用環視這種注視方式,要適當地適時地環視各位考官,以示對所有考官的尊重。試講中或正處在上課進程中,教師對學生采用的也是環視的注視方式,表示對所有學生都進行了關注;但如果是請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則教師宜采用直視的注視方式,表示對學生的尊重。

總之,目光交流是教師教學最有效的表達方式之一,也是面試場上考生展現自我的重要途徑,掌握一定的目光交流禮儀,會給自己的面試增色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