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行業都感嘆市場慘淡的時候,2012年的大連古玩江湖平靜的表面下卻暗流涌動,9月中旬,搬遷新址的天津街古玩城重裝上陣;十多天后,晨陽古玩城也開業迎客;年底,“國泰文化藝術廣場”正緊鑼密鼓籌建……再加上大連古玩城、雙興古玩城以及去年入局的德藝古玩城,大連古玩市場宣告進入群雄割據時代。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大連古玩藝術品商家超過1000戶,比一年前驟增一倍。然而,一面是大幅度擴容的市場,另一面卻是古玩行業的獨有屬性基本是熟客消費、客群數量相對固定,由此很多人發出疑問:商戶們能否吃飽?大連古玩市場的吞吐量到底有多大?近日,記者調查發現,格局的改變加劇市場兩極分化的趨勢,資深商戶關起門專為高端顧客服務,賺得盆滿缽溢;而一些新入行商家則面臨久不開張的窘境。
關一次門 做成幾十萬元生意
“我開店六年半,今年賣得最好。”昨日,大連古玩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商家得意地說。在行外人眼中,他的小店本應該賠慘了,因為常常一整天也沒個人光顧,甚至每周都有一兩天一關門就是一下午。“其實每一次關門都意味著我可能做成一次十萬甚至幾十萬元的生意。”該商家向記者透露,當有實力的熟客上門他都會趕緊將門關上,因為這樣才能提供更高端優質的一對一服務,而對方的購買能力也值得他這么做。熟客的目的也很明確,往往就是奔著一件高價玉雕或紫砂壺而來,這種準確的對接自然保證了高成交率。
“低檔商品在店里所占比例非常低,因為它們不會被熟客看在眼中。”他表示,古玩藝術品消費基本指望老顧客,培養維護高端客群只賣精品是很多資深商家的發展方向。
“現在我主要的工作是一旦進了好玩意兒,在腦海中檢索對此類東西感興趣的熟客,再給對方打個電話,然后坐等對方上門就行了。而年底的送禮潮更讓我的這種關門生意很興旺。”
轉手率高 新手半個月不開張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與資深商家悶聲發財不同的是,很多新入行商戶卻步履維艱,甚至有人試水不久就無奈關門。我市一家古玩城今年約有1/5的商鋪被轉手,而關門兌店的商家絕大多數是新手。
在知情人士的介紹下,記者聯系到了小吳,他此前的店鋪僅堅持了一年。“我曾經有近半個月沒開張的紀錄,也沒掙到傳說中"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的利潤。”小吳無奈地表示,當初剛入行的自己沒敢進太多高檔貨,“地攤貨”的吸引力自然不足,而古玩城里的熟面孔對于好東西的價格又心里有數,能把他的利潤壓得極低,“為了留住熟客我只能咬牙低價出手,但在這種循環中資金撐不住了。”
聲音
記者走訪發現,市場上的“冰火兩重天”并未影響人們開店試水的熱情,各大古玩城超高的入駐率就可以證明。但面對盤子大了蛋糕沒變的現實,很多業內人士的觀點是行業將面臨淘汰洗牌。于是,如何抓住熟客在市場上站住腳,成了很多商家關心的話題。對此,一些業內人士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大連古玩城太和軒負責人小龍今年10次遠赴產地淘寶,而每個月都有數天顛簸在外的辛苦,換來的是不斷有新東西“勾引”人,經過仔細篩選的貨品能對準熟客的胃口。而在天津街古玩城,越來越多的商戶支起筆記本電腦,把自家東西掛在了網上。管理部經理楊慶松告訴記者,在競爭激烈、整體經濟環境不景氣的當下,商戶可以開拓經營渠道,除了借助網絡,還可以借助微信等手機平臺或提供穿繩搭配等附加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