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財富》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由2003年的6家增至2012年的54家。
在談到國有企業布局結構發生的重大變化時,王勇介紹,一是通過改制、兼并、租賃、出售等方式,國有企業從中小企業層面逐步退出,國有企業的戰線大大收縮,布局結構得到優化。二是通過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用了十幾年的時間,使5010戶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國有大中型困難企業和資源枯竭的礦山平穩有序退出市場,并妥善安置了職工。三是推動國有資本逐步從一般生產加工行業退出。在39個工業行業中,有18個行業國有企業總產值占比低于10%,國有資本更多地向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行業和領域集中。四是一批國有企業在競爭中發展壯大。上榜《財富》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由2003年的6家增至2012年的54家。
九成國企完成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顯示,全國90%以上的國有企業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業的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由2003年的30.4%提高到2011年的72%。
報告指出,多數國有企業建立了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等機構。在部分地方國有企業和50家中央企業進行建立規范董事會的試點,企業科學決策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明顯提升。此外,報告還指出,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逐步深化。
92家央企定點幫扶189個貧困縣
《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指出,在實現發展成果全民共享方面,國有企業作出應有貢獻。2003年至2011年全國國有企業累計上繳稅金17.1萬億元,2011年占全國稅收的38.4%。
截至2011年底,全國國有企業劃歸社保基金國有股權2119億元,占全部社保基金財政性收入的43.1%。2007年以來,國有企業開始上繳國有資本收益。國有企業積極參加各類社會保險,規范構建職工福利保障體系,切實保障農民工和勞務工合法權益,同時還承擔了1655.3萬名離退休職工的管理。國有企業積極參與定點扶貧、援疆援藏和各類社會公益事業,92家中央企業定點幫扶189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44家企業在新疆、40家在西藏開展了各類援助幫扶工作。
國企負擔過重問題需抓緊解決
《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指出,國有企業各種社會負擔還比較沉重。
一是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還沒有完全分離。二是離退休人員管理和困難群體幫扶需要大量補貼。三是廠辦大集體改革難度加大,解決國有企業廠辦大集體問題需要付出很大改革成本。
抓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企業社會負擔。研究制訂有關政策措施,集中力量解決分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廠辦大集體企業改革、離退休人員社會管理等問題。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用于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的力度。研究解決職工關心的實際問題,妥善安置轉崗職工,做好職工技能培訓和再就業工作,確保企業和社會穩定。
國企布局結構還需進一步調整
《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指出,國有企業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布局結構還需進一步調整。
報告談到,一是布局結構還不盡合理。國有企業目前大多仍分布在傳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比較低。二是企業創新能力亟待提高。與國際先進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還比較低,技術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知名品牌,不少核心關鍵技術仍受制于人。三是國際化經營能力比較弱。國有企業跨國經營指數遠低于國際水平,缺乏與國際化經營相適應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報告指出,要著力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大力推進國有企業重組和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向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優勢企業集中。鼓勵企業通過跨國并購、參股、上市、重組聯合等方式,加快“走出去”步伐。著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代表國家實力,配置全球資源,參與國際競爭。引導企業突出主業,加大內部資源整合力度。積極利用資本市場和產權市場,吸收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改組,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此外,還要加快推進國有經濟轉型升級。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調整產品結構。以信息化帶動傳統產業升級換代,促進制造業向高端發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尤其是高端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突破并掌握一批核心技術,加快實現規模化生產。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促進產學研結合,增強技術開發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參與跨國并購重組,提升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層級。引導企業強化管理,提高發展質量和運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