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邊的讓一讓吧”、“別擠,踩著我了”……2月19日,年后鄭州首場大型綜合人才招聘會在鄭州市農村人力資源市場舉行。現場熙熙攘攘、人來人往。一大早,應聘者們便在門排起了長隊,一撥一撥走進樓梯。
記者順著人流擠進招聘會現場,只見整個一樓大廳以及三樓主會場都擠滿了千余名求職者,不少來晚的應聘者被堵在樓道里。
【企業】一線技工最吃香 踏實能干者最喜歡
“應屆畢業生我們有校園招聘,今天來這邊兒,主要是想招技能型的基層員工。”張彬所在的鄭州德邦物流有限公司主要招聘貨運司機和裝卸工,桌子上已經堆了一沓簡歷。
“我們對應聘的人學歷要求不高,初中學歷能填個表格就行,但需要的是有技術、能吃苦,比如貨運司機就要求超過三年駕齡。”張彬說。
“學歷和專業對我們來說并不是特別重要,只要能通過我們的崗位培訓,基本都能做。”前來招聘行政人員、印刷工和平面設計人員的河南東方傳媒印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滿懷自信地說,“基本上現場的交流和觀察就決定了這個人是不是合適。”
她剛剛收到一對兒外來姐妹花的應聘申請,還向記者解釋自己選人的標準:“這倆姑娘我就很滿意,看著就踏實,有眼緣”。
“相較于嚴峻的就業形勢,很多技術型崗位缺口很大。”招聘會現場負責人楊亞楠介紹說。記者看到有很多企業招聘技術人員并未注重學歷,而是特別看重應聘者是否有一技之長。
【應聘者】2000元工資是“底線”
趙韻是應屆畢業生,6月份將從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學的是金融。“沒有學校組織的招聘會針對性強,我想從事跟專業對口的工作,但上午轉了一圈,發現招銷售類和服務類最多。”小趙比較沮喪地說,“我對工作環境、福利待遇還是比較看重的,一個月至少得2000塊錢吧,”
2000元是絕大多數應聘人的底線。“90后”女孩李夢潔是去年6月份畢業于旅游學院的大學生,今天是她第一次來招聘會求職。對于自己的求職目標和定位她比較迷茫,不過對于薪資她卻有自己的底線。“雖然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但底薪最起碼也得2000塊錢,不然在鄭州沒辦法生存。”小李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包括住房、餐飲和交通費,每月開支至少在2000元左右。
老家在駐馬店的張海,從前年開始來鄭州打工。三十出頭的他之前靠在汽修廠給人打零工賺錢,“我會汽車裝置,想找個能長久干下去的活兒。”張海說,“這不初六就來了,在附近租了房子,一個月房租得200,希望一個月能拿2000吧,還能攢點錢。”
【現象】50后、60后找工作有點難
60多歲的柴新宇想找個保潔員或者保安的工作。“在家天天沒啥事,家又離這個市場近,今天想著來看看有沒有我這個老頭可以干的工作,但轉了一圈都沒找到。”
他說,“我看過很多都寫的是招40歲以下,像我們這種上了60的只能去門口的勞務市場看看有沒有人愿意要。”
黃挺堂來自于平頂山市,今年50歲,在鄭州打工已經有十幾年了,年前一直在醫院里做護工和一些雜活,希望能找個工資高點的活兒干。黃挺堂說,自己沒上過學,但招聘會大部分工作都有最低學歷限制,今天估計是找不到了。
“我再轉一圈看看,實在不行就還去醫院找,醫院找護工比較喜歡上年紀的,這里主要是招年輕人的。”黃挺堂說完背著包又擠到了人群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