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務部就當前外貿形勢向商務部重點聯系的1000多家企業做了問卷調查,這些企業出口額大約占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8%.接受調查的企業在回答當前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中,多達73.4%的企業認為是人民幣升值。這次調查受訪的1000多家企業的平均出口利潤率不足3%,其中26.8%的企業出現出口虧損,這樣的情況不僅直接影響了5月份出口的增速,預計還會對接下來幾個月的出口產生不利影響。
對于外貿企業來講,穩定的匯率是企業心之所向。然而,為促進本國經濟的復蘇,近期外圍一些國家紛紛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其他國家的負面溢出效應明顯。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當前日本等一些國家競相實施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降息,已經導致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的貨幣被迫大幅升值。今年以來人民幣對日元的匯率升值超過13%,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屢創新高,這對中國企業出口簽約和利潤產生了比較大的負面影響。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陳鵠飛認為,受外圍不利貨幣環境的沖擊,短期內人民幣匯率的較快升值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口增速。受近期日本競爭性貨幣貶值政策的沖擊以及中美首腦會晤前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習慣性較快升值影響,5月份人民幣對日元、美元等主要幣種匯率節節走高,短期外圍貨幣環境的沖擊加大了5月份出口的回落幅度。
聯訊證券宏觀及固定收益研究員盛旭分析5月份出口數據下移原因時表示,人民幣在中美利差收窄的背景下強勢升值,并不利于出口形勢的好轉。
實際上,人民幣持續快速升值的影響在前幾個月就已經顯現,主要表現為出口企業有單不敢接的現象日益突出,企業接的主要是短單、小單。今年春交會上,中、短單占比高達八成。從人民幣升值對企業的具體影響來看,83.7%的企業反映出口利潤下降,50.7%的企業訂單減少,38.1%的企業只敢接短單不敢接長單,21.2%的企業不敢接單或者被迫放棄履約。
雖然保持匯率的穩定是企業的期望,但是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不是中國單方面就能做到的。各國應從大局出發,盡量減少本國貨幣政策對其他國家的負面溢出效應,特別是要堅決抵制競爭性的貶值。對于我國外貿企業來講,匯率波動無法避免,最好的應對之策就是提高規避匯率風險的意識,密切關注匯率的走勢,通過購買相關金融產品把匯率風險降到最低水平。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外圍市場的周期性回暖以及外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負面溢出效應的逐步弱化,企業有單不敢接的局面或將有所改變。盛旭認為,從5月份的人民幣外匯走勢來看,其對美元匯率大幅升值0.49%,顯示出雖然5月份外部流動性未見明顯異常,外匯占款依然處于大規模的流入狀態,但6月份流動性驟然收緊,利率水平走高,并且人民幣貶值跡象初現。
人民幣升值壓力有望在后期有所緩和,有利于外貿企業接單從而推動我國出口的增長。當然,也不排除后期人民幣繼續升值的不確定性給企業繼續帶來壓力。除了匯率因素影響我國5月份出口大幅回落之外,外需形勢的低迷也是影響企業接單的一個重要因素。世界貿易組織近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球貨物貿易進出口分別同比下降0.44%和0.03%.在商務部所做的問卷調查中,72.6%的企業認為國際市場需求不振也是造成企業不敢接單的重要因素。
貿易摩擦也成為影響企業接單的一個重要因素。6月4日歐盟決定臨時對華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這僅僅是我國面臨貿易摩擦的“冰山一角”,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不僅突破了傳統產業,與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貿易摩擦也日漸增多。不利的外部貿易環境,對相關行業的出口產生了負面影響。此外,分析人士指出,要素成本上升、資金短缺、訂單分流至周邊國家也是影響企業訂單的重要因素。
出口企業有單不敢接、利潤下降甚至虧損,將會影響后期我國出口增速。不過,也有市場人士指出,5月份出口增速的大幅回落更多的是政策“擠水分”的作用,此前熱議的貿易虛增和對港貿易問題,在我國相關部門加大對港“套利貿易”的監管之后,數據水分確實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擠壓,相關新規對外貿數據的負面影響或已接近底部。后期我國外貿面臨的形勢雖然依舊復雜,但在外部環境難以大幅惡化的預期下,我國外貿仍將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出口企業的訂單狀況有望逐步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