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來,IT業風生水起,眾所周知,激烈競爭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人才的爭奪。所以,競爭的“慘烈度”變成了集體跳槽的根本推動力。企業為“挖角”出高薪、員工為跳槽瞞天過海,請病假去面試,無疑演繹出了一場同業暗戰的“無間道”。
百度、阿里、騰訊、奇虎360……你知道這四家企業的員工如何跳槽嗎?根據獵聘網消息,5年內從百度、阿里、騰訊和奇虎360四家企業中跳槽員工總數分別是508、1980、267、97人次。
同業跳槽 暗戰人才“無間道”
根據獵聘網統計,由百度流失到其他3家企業的員工人數為30人,其中23位去了阿里。可看出,百度員工跳槽首選阿里;而有意思的是,由阿里跳到其他3家企業的員工總數為23人,其中19人的選擇是百度,顯然百度也是阿里跳槽員工的首選。
王曉晴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案例。2011年本科畢業,畢業當年加盟阿里,但是僅僅過了一年半,她就對自己的收入薪資感覺不滿,同時沒完沒了的加班也讓她身心疲憊,因此,2013年初,她選擇“跳”到了同樣是IT業的百度。職位相同,收入則從阿里時的月入1.2萬元,漲到了現在的1.7萬元。這樣一算,僅僅跳一次槽,薪水漲幅就超過了41%。
王曉晴說,如果還留在前東家,相信兩、三年之內想要有這樣的收入漲幅,可能性非常小。不過,才過去了半年,王曉晴就接到了獵頭的電話,又有同行東家開始“挖墻腳”了。“如果薪水夠高,我還會考慮再跳。”
業內人士表示,這樣的“交叉式”跳槽雖然接納了同行的先進經驗,但是同時也夾帶著巨大風險,企業離職的核心骨干,帶走了公司機密。雖然對大部分正規企業,離職員工也需要遵守保密條例,但人才流失對公司造成的損失卻是毋庸置疑的。
IT“四大名企”員工熱衷“互跳”
不僅僅百度和阿里互相“鐘情”,“企鵝”人同樣受到百度和阿里的歡迎。由騰訊跳到其他3家企業的員工總數為16人,去百度和阿里兩家的就有13人。
對比這四家企業員工跳槽前后的薪酬變化情況,四家企業員工跳槽后薪資平均漲幅百度約為16%,阿里為4.3%,騰訊高達43%。2012年深圳市二手房房價的增幅高達40%,而從騰訊跳槽,員工薪資的漲幅甚至可以超過房價的漲幅,這在行業內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
數據還顯示,百度在流失到其他3家企業30人的同時,從其他3家也吸收了27人;阿里在流失到其他3家企業23人的同時,從其他3家企業吸收了30人,當然大部分是由百度貢獻的;騰訊在流失到其他3家企業16人的同時,從其他3家企業“回收”僅9人;360在流失到其他3家企業2人的同時,從其他3家企業收獲了5人。
雖然每家企業跳槽員工的基數不一樣,但單從“凈收入”來看,阿里、360是“低付出高回報”。
據統計資料顯示,在這四家企業中,“首跳”之后有65.6%的員工選擇再次跳槽。同時,根據數據分析,從這四家企業跳槽之后,薪酬確實在短時間內有較大增幅,然而一段時間之后想要再次漲薪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從這幾家企業跳槽出去的員工,很快就能感到自己的不適應,從而選擇再次跳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