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金從業人員職業注冊信息悄然出現在基金業協會網站中,統計顯示72家基金公司從業人員達10054人。大型基金公司與小型基金公司之間人員數量相差10倍以上。記者在昨日采訪中了解到,一些小基金公司正在面臨嚴重人才流失,基金公司從業人員薪酬也并不如外界猜想般高薪,年薪低于50萬元者并不在少數。
人均管理公募資產2.5億元
基金業協會公布的從業人員職業注冊信息顯示,72家基金公司從業人員數量已達到10054人※金公司之間不但管理規模差距巨大,從業人員數量也有著明顯差異。
記者根據公示信息統計顯示,基金公司中人員數量最多的是華夏基金,共計609人。嘉實、易方達、南方、博時的從業人員數量也均在300人以上。次新基金公司人員相對較少,從業人員不足50人的基金公司就有8家。其中,長安基金、國金通用基金、紅塔紅土基金以及華宸未來基金從業人員數量均在40人以下。
根據天相投顧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公募資產管理規模為25186.6億元,如果以協會公布的數據簡單估算,相當于人均管理的公募資產約2.5億元。具體看截至年中規模前十的基金公司,同樣估算人均管理公募資產,最大的為工銀瑞信,人均管理4.7億元。其次為廣發基金,人均管理4.3億元公募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各公司之間投研能力差異也十分明顯—夏基金相關人士此前透露,公司旗下研究員數量已達到近百人。而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人士則表示,公司投研團隊僅為5人。
小基金公司面臨缺人困局
“近期很多中小基金公司都在招聘,僅上周就接到超過5個來自獵頭的電話,其中多數為次新基金公司。”某中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透露。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很多小型公司都處于缺人創狀態,有的基金公司甚至最關鍵的基金經理人數也開始告急。
昨日有消息稱,紐銀梅隆西部基金正在遭遇人員流失窘境:僅有的兩位基金經理一人已經遞交辭職報告,另一人也或將很快離職,公司將面臨核心投研人才“告罄”的困境。紐銀梅隆西部相關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司方面已經接到李健的辭職報告,對于接任者公司方面也已經有相應的安排,公司正常運轉。但公開信息顯示,這已經不是該公司首次遇到人員流失問題,自公司成立起便人事震蕩不斷,幾乎每年都有核心部門人員離職的消息傳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上述情況并不只是個案,很多中小基金公司都在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上海某基金公司相關人士也透露,今年市場部、研究部都有不少人離職。目前公司公司正在招聘渠道經理、研究員等職位,但是情況并不理想。
收入日趨下降
有業內人士透露,基金行業是人均創收75萬元,而信托則是人均年收入75萬元,基金與信托的差距正在拉大,在金融行業漸漸排不上號了。業內人士表示,基金管理規模日益萎縮,薪酬下降是必然。
一位中型基金公司相關人士透露,公司收入較高的集中在高管及基金經理群體中,后臺部門、市場部等普遍薪水并不高,目前還有下降趨勢。據其透露,公司目前新招聘的研究員、渠道經理普遍具有海外留學經歷,但薪水并不很高,均值分別在年薪18萬及10萬元左右。以前收入中年終獎占據較大比重,但去年不少員工年終獎只有5萬元左右,與過去動輒相當于公司十幾倍的年終獎數字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相關人士則表示,目前很多公司都將客服部門外包,目的在于減少成本。他透露,去年雖然公司沒有下調,但全公司都沒有發放年終獎,相當于收入比過去減少了近一半。
去年,信達澳銀、嘉實等多家公司都傳出了全員減薪的消息。但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從業人員薪酬還將進一步下滑。業內知名分析師王群航表示,去年的創新是短期理財和貨幣基金,但這兩大創新對基金公司的收入邊際效益非常低。去年多數基金公司的總收入在不斷下降,這起碼將讓基金從業者的薪酬普降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