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現在很多大學都開始重視對學生的職業指導,不少大學引進了職業測試(職業測評)系統,但許多學生和老師反映測評結果不準。我讀本科時就學過心理測評,做過不少心理量表,網上也有不少測試題。我感到有不少題模棱兩可,可能我現在回答是一種答案,過一段時間回答又是另外一個答案。有些大學做職業測試(職業測評)的學生也不多,以至職業測試(職業測評)系統常常閑置在那。有的學校因此將已上的職業測試(職業測評)系統又撤了下來。所以,不少大學都在猶豫——要不要上職業測試(職業測評)系統呢?怎樣的職業測試(職業測評)系統才是可靠的呢?您是怎么看這個問題?”
職業規劃中國網首席職業規劃師陳功老師 答:
可靠的職業測試(職業測評)系統在幫助大學生選擇適合學習的專業、明確職業定位方面的確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但要想引進的職業測試(職業測評)系統發揮應有的作用,必須遵照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要選擇科學可靠的職業測試(職業測評)系統。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不少職業測試(職業測評)工具,大部分用的工具是已經被淘汰了的,如卡特爾性格類型、九型人格等,也有一些性格分類不夠規范。
性格測試是職業測試(職業測評)中最重要的項目。目前世界上得到最普遍的使用和公認的性格測試是來自美國的 MBTI 性格類型 測試。MBTI 性格理論始于著名心理學家榮格的心理類型的學說。它是一把深入、系統地了解人的本我的奇妙的鑰匙。它揭示了不同類型的人有不同的本能的、自然的思維、感覺、行為模式,同一種類型的人本能的、自然的思維、感覺、行為模式又是何其的相似,從而使我們明白為什么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事物感興趣,為什么不同的人擅長不同的工作,人們為什么不能相互理解、有效配合。所以選擇學習的專業、進行職業定位和職業規劃,MBTI 性格類型系統是最好的工具。
同時,因為西方國家和中國的文化、職場環境不同,不能照搬他們的職業測試(職業測評)工具,要選擇適合中國文化,已中國化的MBTI 測試系統。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哪套測試題,只是通過回答測評軟件或書面的測試題來確定性格類型的效度都不高。目前在中國的所有性格測試系統,效度到60%就已經算是比較高的了。
效度這么低,那為什么不少企業在招聘時也使用這些測評工具呢?
陳功老師答:企業招聘用這些測評工具,是為了節省人力和時間,效度不高也沒多大關系,因為還有面試這一關,還有對工作經驗、所受教育等方面的評估。
關系到一個人一生的職業方向,一個人一生的命運的東西,60%的效度行嗎?
職業規劃中國網是全世界對華人完整規范地進行MBTI 性格測試和分析講解案例最多的機構。
職業規劃中國網職業定位的準確率已超過99%(以來咨詢者對職業定位是否認可為標準)。
那請問陳功老師:怎樣才能做到這么高的效度呢?
陳功老師答:必須由指導MBTI 性格測試經驗豐富的 職業規劃師 指導你做測試、并為你個別分析講解
你的性格。他會對你做的測試答案進行確認和修正,包括可能還需跟你就測試題進一步溝通,剔除你以為自己是怎樣、本我其實不是這樣以及其它不確定的因素,整合測試答案和有針對性的交流兩方面的信息,才得出準確的結果。
所以,自己用網上或書籍、報刊中的職業測試(職業測評)工具測試,結果不準是很普遍的現象。
現在不少大學的職業測試(職業測評)系統,還有互聯網上的職業測試(職業測評)軟件,都是被測試者測試完后,就收到一份電腦自動生成的報告,沒有人來講解測評結果,您覺得這樣好嗎?
陳功老師答:國際心理類型協會(APT International)制定了一套性格測試的使用規范原則(可參考《APTi 會員手冊》),其中最重要的三條原則是:
1、被測試者應該總是有機會來核實自己的性格類型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這是唯一最重要的指導原則。任何運用性格類型測評系統的人都應該有足夠的能力和時間來幫助所有的被測試者核實自己的性格類型測試結果,包括對被測試者的性格類型測試結果做出詳盡的描述,然后交給他(她)來審核測試結果。
2、一般情況下,被測試者是性格類型描述符合與否最好的判定人。
這一條正好是解釋上一條的理由。
3、必須以互動交流的方式(面對面或通過電話)給予被測試者足夠的性格類型理論和個體類型測試結
果方面的信息。
之所以要求以面對面或通過電話這種互動交流的方式,首先是為了保證測試的可靠性。有這種互動交流,職業規劃師才能對測試的答案進行確認和修正。
要求以面對面或通過電話的方式,也是為了能夠有足夠的時間,使被測試者有更多的機會來核實自己的性格類型,并且保證被測試者對自己的性格類型測試結果有充分的了解。
因為人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除了“本我”、“自我的核心”——性格類型外,還有在別人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性格特點,以及品格、受社會影響形成的思想觀念、生活和工作習慣等等,這些不同的因素常常糾纏在一起,很容易混淆。人們常常把生活/工作習慣、思想觀念、品格當作性格,更容易將在別人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性格特點當作自己的“本我”。而性格類型本身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是由多個不同的維度構成的統一體,一般人也容易將這個性格 傾向的特點與那個性格傾向混淆。例如:有的人拿到測試結果說,我的性格不是這樣的!我的性格活潑,但為什么又是內向的呢?等等。內向的人不活潑?這是許多人對性格的誤解。中國人有很多對性格錯誤的說法。
同時很重要的是,性格類型理論中使用的許多是專業術語,盡管可能是同樣的用詞,但含義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別。例如外傾、內傾,就不完全等同于我們一般說的外向、內向,還有直覺與觸覺、情感與思維、判斷與知覺,都有特別的含義,不能按這些詞字面的含義來理解。所以,如果沒有專家做詳細的講解,一般人很容易理解錯誤。
測試完后,必須由經驗豐富的職業規劃師跟被測試者講你為什么是這樣的性格,你的性格怎樣導致你的職業問題以及與周圍人溝通的障礙,讓你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避免被測試者因錯誤理解職業測試(職業測評)報告而被誤導的情況屢屢發生,也給被測試者一個確認報告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本我的機會。
那么,是不是有了一份好的職業測試(職業測評)報告就完成了職業規劃?
不是。職業測試(職業測評)報告往往只有籠統的建議或許多選擇,被測試者常常無所適從。所以,測試結果再準,還必須有經驗豐富的職業規劃師針對每個人不同的具體情況,提出具體的專業選擇和職業規劃 的解決方案,只有這樣,職業測試(職業測評)系統才能在實際的專業選擇和職業選擇中發揮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因為到目前為止,職業規劃還是“中餐時代”,“廚師的手藝”很關鍵,不象麥當勞之類的西式快餐,不能夠自動化、程式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