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打工者不再僅僅依靠老鄉或中介機構來求職 手機上網“求打工”,靠譜嗎?
李梅梅最近的求職經歷成了周圍姐妹圈的“話題”:在老家甘肅定西通過手機上網在某網站投了份簡歷,1個月后收到了名企希捷的通知,她從甘肅乘火車到蘇州求職,火車站有人接送到公司,還報銷了路費。
這么體貼的服務,李梅梅應聘高管?事實上,她從事的是一線生產工作,月薪不過2000多元。之所以能享受這樣的待遇,是因為這一次她選擇通過上網來“求職”。
害怕網上招聘是騙術
“世界第一硬盤生產商招聘,工作經驗不限,學歷要求高中/技校,有餐宿補助,網站全程保障,專車接送……”在大谷打工網上搜到這條招聘信息時,李梅梅剛剛從上一份工作中離職。網上的這條招聘信息,優厚的條件讓她很是心動,但她又猶豫了:“上班地點在蘇州,如果我趕過去了,網上的信息是假的,怎么辦?”
李梅梅做了“人肉搜索”,直到確認安全系數頗高,她這才決定放手一試。
求職者有了VIP的感覺
簡歷寄出后不久,李梅梅就收到了大谷打工網的電話回復,讓她在指定時間到達蘇州火車站,屆時會有車接送。那天,李梅梅忐忑不安地背著行囊抵達火車站,一眼看到站臺上有人舉著牌子,她就放心了。
同一天,她通過了體檢,順利入職。前不久,按照“做滿一個月可報銷車費”的約定,李梅梅拿到了200元的報銷款。“從頭到尾,像是享受了一次VIP服務。”
“無邊界”能否緩解用工難
人在甘肅,找的工作在蘇州,而牽線搭橋的網站卻在上海。3個不同的地點,靠“蹲中介”、跑勞務市場、老鄉介紹等傳統求職方式,顯示做不成這一“單”。但現在通過網站的資源配置,基層打工者有了新的選擇,而求職網站也似乎發現了一個可以拓展的市場空間。
大谷公司高級副總裁李天鋒一直在思考,網絡的“無邊界”招工是否還能緩解用工難現狀?他說,“基層打工者從大山里走出來,反映最多的仍然是找不到工作”。中間的“缺口”,不是數量而是信息不對稱。
解決這個難題,首先要讓信息通過網絡傳遞出去。一份對基層打工者的調查報告顯示,逾七成新一代打工者習慣用手機上網尋找信息,這成了大谷打工網的切入點。
當然,網站最重要的是保證信息真實性和透明度,大谷打工網嘗試“全景展現”,除了基本信息外,更附上現場照片,介紹企業廠房工作環境、伙食情況、宿舍情況,讓打工者對未來的工作心里有數。
李梅梅說,正是由于這些真實的信息和圖片,讓她動了試水網絡求職的念頭。如今,她的同鄉姐妹們也紛紛拿起手機,開始嘗試新的求職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