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山的雨水流到依云變成了高品質礦泉水,流到日內瓦和洛桑卻什么也不是。”瑞士人的調侃告訴我們,是我們的營銷策略出了差錯。
西藏5100是一種優質礦泉水,在2007年投入了較多的廣告進行宣傳,緊跟著依云礦泉水進行鋪貨,也在和諧號的列車上做了促銷,但消費者卻只記得5100這個數字,營銷效果不盡如人意。
五谷道場創造了“非油炸方便面”這個很有生命力的細分市場,沿用“廣告+分銷+促銷”的市場運作方式,可是現在的結果卻有些悲壯,大規模鋪貨變成了大規模庫存,巨大的前期市場投入成了企業的包袱。
“廣告+分銷+促銷”,是本土企業慣用的三大法寶,但是不靈驗的情況為什么越來越多了?
實踐者越來越相信,在品牌營銷的時代,最重要的不是搶占終端貨架,而是搶占消費者的“心理貨架”,就像定位論的創造者里斯先生和特勞特先生所告誡的那樣,要讓自己成為消費者頭腦中的產品階梯中的第一(至少是之一),要找到獨特的“定位”,否則將無人關注。但是,建立持久的品牌概念需要兩個必要條件,定位只是其一,對“品牌定位”進行持續的、富有效率的表達、傳播與溝通是同等重要的另外一個條件。在這兩個條件中,一般認為前者更艱難、更能顯示營銷藝術,而后者相對簡單,故很少被重視。尤其是長期以來,眾多本土的實踐者從慣熟的“廣告+分銷+促銷”套路中嘗到了甜頭,自然不愿意在品牌溝通上去思考更多。
“廣告+分銷+促銷”:能替代消費者教育嗎
“廣告+分銷+促銷”一直是本土企業慣用的三大法寶,自然有其道理。實踐者多為實用主義:高密度的廣告轟炸,不僅面向消費者廣而告之,更能聚攏渠道商的精氣神,吸引經銷商打款、拿貨、分銷,此為“營銷的推力”,所以很多企業在廣告轟炸之前都要弄個招商會或訂貨會之類;產品到了終端,若廣告的拉力達不到預期,還有促銷這最后一招,如此之推拉結合,何愁迎不來市場旺銷?
但偏偏是不靈驗的情況越來越多。最近的有點悲壯的五谷道場,筆者非常尊敬這個企業,并且一直相信他們一定會東山再起。五谷道場沿用了“廣告+分銷+促銷”的市場運作方式:首先,請來當紅的陳寶國擔當代言人,在電視上、樓宇液晶上、公交車身上大勢宣傳“拒絕油炸、留住健康”;其次,鼓勵經銷商大面積分銷;第三,鋪貨初期實施買贈方式的促銷,力圖進一步炒熱市場。類似的方式,一般在市場啟動期的前3個月銷量都是增加的,有時增速還很快,因為渠道商用于鋪貨和庫存的購買較多,而且由于促銷影響或部分消費者的嘗新購買,終端也會顯得活躍。但這里面有假象,如果消費者的重復購買率不足,這種短期的繁榮會很快過去。只是很多企業往往忽視去研究終端的實際動銷,以為市場啟動成功,進而擴大分銷范圍和深度;當然也可能有另外一個原因,企業花費了大筆的廣告費用,如果不進行大規模分銷,不挖掘經銷商回款,可能現金流會遭遇困難,于是被迫走上飲鴆止渴的道路,進一步擴大分銷范圍和分銷深度。五谷道場遭遇了挫折,終端動銷的不足,使得大規模鋪貨變成大規模庫存,經銷商不再持續進貨,而巨大的前期市場投入成了企業的包袱。很多企業有過類似的情況,幸運的,死了一個產品,但還有機會另起爐灶;稍不幸的,甚至給企業帶來災難。
五谷道場并非個案。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為什么有些企業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而另外一些會失敗?或大或小的影響因素可能會很多,但根本上要區分兩種不同的情況:其一,在基本同質化的產品競爭中,企業不需要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只需要告知消費者有個新品牌(但產品和競爭對手的現有產品基本沒有差異),這種情況下,“廣告+分銷+促銷”模式可能會成功,例如近兩年的洗衣粉、洗發水、飲料行業,很多企業都慣用此套路;其二,企業提供的是一種新的產品或服務,將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消費者存在認知障礙,例如五谷道場需要改變人們食用油炸方便面的習慣,匯源果汁需要改變人們食用鮮果而不是果汁的習慣,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需要花時間來引導消費者,而試圖簡單行事,以高空轟炸來代替消費者教育,失敗往往難以避免。
即便是同質化的產品,在如今這個“廣告過度的時代”,“廣告+分銷+促銷”模式即使有效,其效果和效率也會大打折扣。每個企業都采用同樣的方式,只是在更大規模、程度、范圍或頻率上投入營銷費用,還會有更好的結果嗎?
推廣:影響消費者的認知
我們需要如何消除消費者的認知障礙,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呢?美的的實踐會給我們一些啟示。2006年之前的農村市場,品牌電磁爐鮮有銷量,美的研究市場之后認為,如果突破消費者的認知障礙,電磁爐可能在農村市場獲得成功。消費者的認知障礙主要有兩個:用電磁爐做什么?價格那么高,是否合算?針對這種消費狀態,美的設計了“燒水對比實驗”,在農村的集市上做頻繁演示:用電磁爐和煤氣罐同時燒水,然后計算燒同量水的成本,告訴消費者,只要使用到兩三年“電磁爐價格+電費”的成本遠低于“煤氣費”。這種可感知的產品特征,解決了消費者認知障礙,農村市場被美的打開。在一個集市上成功后,總結成樣本,讓業務員指導經銷商在更大范圍的農村集市上展開活動。一年時間,僅福建的農村市場,電磁爐的銷售收入就超過7000萬。
這就是“推廣”的力量。針對消費者的認知障礙,將品牌或產品的價值以直接的方式傳遞給消費者或領袖消費者,讓他們有切切實實的感知,對他們進行觀念上的引導和教育,我們稱之為“推廣”。推廣的方式多種多樣,有面對面的人員交流,也有利用軟新聞傳播等。與廣告和促銷不同的是,推廣強調對消費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重在引導和教育,改變消費者觀念,而不是進行銷售刺激。因為推廣的直接影響范圍通常較小,在市場啟動的初期通常表現為效率不高,進展緩慢;但隨著口碑的積累以及在消費者中的自然傳播,中后期效率會以加速度增長,因此推廣通常有“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是否善用“推廣”,將對企業的營銷結果產生決定性影響。用友集團在2004年初推出“ERP普及風暴”計劃,希望以1萬元的低價格把ERP管理軟件賣給4000多萬家的小企業,并為此做了大量的廣告宣傳活動。然而,消費者卻無動于衷。眾多小企業的購買障礙不是價格,而是不知道ERP軟件在哪些地方能夠幫助自己、是否真會帶來方便。走了一年多的彎路,用友認識到失誤,把營銷努力轉移到推廣上,通過在全國20個中心城市建立“體驗中心、沙盤培訓、樣本用戶一日游”等活動,讓消費者現場感受ERP的價值,才打開小企業的細分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