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真如想象中那么了解消費者?是否真正像自己以為的那么與眾不同?事實肯定不是這樣。”這是咖啡企業Costa Enterprises的營銷總監卡洛琳•哈里斯(Caroline Harris)的看法,她所在的部門主要負責企業新業務的投資執行。該咖啡企業在英國市場表現出色,現在的咖啡店數量,比其競爭對手星巴克和意大利式咖啡品牌Carre Nero門店數總和還要多。
這家咖啡企業現在仍在擴張,依靠的是它的自助咖啡服務機,以及通過超市渠道銷售一系列家庭咖啡產品。
這些新的增長機會都是后來才挖掘出來的。在剛開始挖掘新的增長機會時,該企業采取了自我提問法:是否真正知道自己的品牌意味著什么?“三四年前,我們的言行讓我們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充滿挑戰意味的品牌。老實說,我們當時就只想跟在星巴克后面走。”哈里斯說。
然而,英國零售協會(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發布的數據表明,去年該咖啡企業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4%,高于市場平均水平6%。而銷售額超過競爭對手,并不意味該咖啡企業就不再尋找新的市場機會擴展業務,比如自助咖啡服務機和超市渠道都是后來采取的措施。現在,該咖啡企業通過客戶反饋工具,每個月都會收到4萬多份反饋信息,企業內部稱之為“傾聽和學習”(ListenandLearn)。同時,該企業還有一個叫“聽聽你的說法”(YourSay)的互動調查項目。
事實上,如果該咖啡企業不對品牌保持開放的態度,那么后來面對消費者選擇咖啡品牌態度的根本性轉變,它就無法采取相應的對策。哈里斯說:“一年前,咖啡品牌選擇的便利性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現在咖啡的質量卻是影響選擇傾向的首要因素。”質量已經成為該企業營銷的核心內容。
該咖啡企業并不是唯一一家重新審視自己品牌的企業。從2009年到2011年,全球銷售額增長超過三倍的手機制造商HTC,也不得不對自己的市場定位進行重新評估。HTC負責英國和愛爾蘭市場的營銷負責人詹姆斯•阿特金斯(James Atkins)說:“2010年是我們的銷售黃金年,但是2011年暴露了一個情況,即HTC要成為全球性品牌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根據阿特金斯的說法,這家手機制造商現在的營銷任務是:如何擺脫小企業的經營理念,讓自己的品牌在全球市場保持一致性?
為了解決問題,HTC沒有采用直覺法,而是深入研究自己的數據庫,希望找到辦法,提升銷售量,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阿特金斯承認,過去領導層可能不會深挖這些數據,但是現在在制定策略之前,管理者傾向于先研究數據,挖掘數據的商業價值。現在HTC的戰略核心是,研究消費者在購買手機之前,如何先咨詢朋友、家庭成員或手機店專家的意見。HTC最新的全球廣告運動,主題是“NickJojola推薦的手機”。Nick是誰?他是一位玩攝影的帥氣小伙子。廣告片中,他手拿著HTC手機從飛機上往外跳—測試最新款HTCOne的性能。
適應變化
對于各行各業,包括線下到線上企業,都重復地提到一個主題:那些最能夠適應市場變化的企業,就是那些最樂意重新審視自己品牌和重新認識客戶的企業,它們樂于接受新觀念,并采取相應的行動。
但是,對于任何企業而言,以往形成的品牌見解不一定正確。《衛報》指出,隨著手機新聞盛行,《衛報》的在線觀眾改變了閱讀習慣。而卡夫在德國進行的一項消費者調查結果顯示,從2010年到2011年,價格促銷對其巧克力品牌Milka的銷售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品牌要想貼近市場,不僅僅是通過調查問卷追蹤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一個同樣有價值的方式是,營銷者可以審視自己的企業,對那些一直以來的“正確認識”進行審視、驗證,看清真實的情況,排除障礙。
正是依靠這種方法,豐田的豪華車雷克薩斯推出了一個新的網站,它的獨特之處是摒棄傳統的汽車品牌網站模板,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可以翻動的書卷式模板,以大圖片為主,并與其他奢侈品品牌建立鏈接。該品牌的歐洲營銷傳播負責人克里斯•泰勒(Chris Taylor)說:“這是一種新的網站模板,不用從主頁登陸再一級一級往下瀏覽,最終到購買網頁,新的網站設計讓用戶更自由地漫游網站。”
這種卷動的頁面,更有利于用戶比較價格、規格和顏色。泰勒說:“新網站在英國上線的頭三個星期,和舊版本頁面比,那些只看了第一頁就離開網站的用戶數量降低了75%。同時,用戶的訪問時間提升了100%,瀏覽汽車重要信息的用戶數量提升了40倍—譬如汽車的性能和價格信息。此外,使用雷克薩斯線上經銷商定位器的用戶數提升了70%。這些數據表明,網站瀏覽者考慮購車或希望試駕。”
企業要想通過自己發問的方式自省,那么企業的會議室必須確保有一種鼓勵發問思考的文化。
一家更具有自我審視意識的品牌,不能單單將審視工作交給自己的研究部門。英國的巴克萊銀行鼓勵分行的經理將自己當成“地方行政總裁”,通盤審視自己業務領域的問題,了解客戶如何看待自己的企業,假設自己就是負責人,思考品牌和客戶如何互動。
品牌必須自我改變以保持一致性
里特森將這一點稱為“時間悖論”。企業基于某個特定時間的特定行為創建了品牌,但是不斷重復做相同的事情不會出現一樣的積極作用。1950年迪奧服飾(Dior Fashion)盛行一時,但是到了2000年人們對這個品牌產生了審美疲勞。此時,首席設計師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推出“流浪漢時尚”(Hobo Chic)系列服裝,他的設計靈感來自于身裹報紙無家可歸的流浪兒,最終幫助迪奧品牌重振聲譽。
鎖定一部分受眾
成為獨一無二的奢侈品品牌,意味著排除了一部分受眾,鎖定了另一部分受眾,這是奢侈品品牌的必然。里特森說,在奢侈品行業,“這意味著你要把激情鎖定于高端細分群體,而不用苦惱于如何吸引大眾市場。首先你必須相信這種市場細分理念,之后才能鎖定目標受眾。如果想針對所有人,那么品牌將不能稱之為品牌。營銷世界是不民主的。”
消費者不在乎營銷者說了什么
對于那些成功的品牌而言,高級管理者會保持沉默,他們不會試圖通過大眾傳播推送品牌的信息。消費者“希望從能工巧匠那里獲得品牌信息”,因此里特森建議讓產品創造者接近消費者,與消費者談談自己創造某件產品的激情。
溢價產品讓品牌更強大
溢價產品,在奢侈品行業,譬如高級定制時裝、T臺展示時裝,為品牌確立了形象,它們就像是一棵圣誕樹上最閃耀的明星。但是,它們也是幾乎沒有人會買的產品。總體上講,它們都是一些賠錢的產品。但是,里特森說,營銷者必須問自己這樣一個關于產品線的問題:“創作這些產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因為有一些產品是為了獲得利潤,而有一些產品是為了打造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