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室更偉大的功能在于,它是創意的誕生地。
《少林足球》里那句“做人如果沒夢想,跟咸魚有什么分別”的經典臺詞就出自星爺的浴室。“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水在頭上沖,靈感就會出來。”周星馳曾在采訪中透露,自己特別愛洗澡,每次都要洗上2小時。而果殼網的名字據說也是創辦人姬十三洗澡時突然蹦出來的。
沐浴時靈感迸發的原因不乏理論支撐。
最近,Ignite80創始人、《最佳工作場所:藝術和科學創造一個非凡的工作場所》作者及心理學家Ron Friedman組織了一場有關最佳工作表現的在線峰會,會上他與26位全球著名生產力專家就此進行了討論。
想象一下,把嘈雜的電子設備和人聲關在門外,閉上雙眼,感受花灑噴出的溫暖水珠從臉和身上滾落,霧氣氤氳,整個世界一片靜謐,只余淅淅瀝瀝的水聲。忙得焦頭爛額后突然的身心放松,讓你的思緒碎片開始在腦海中漫無目的地飄蕩,偶然就有兩塊恰好拼在了一起……
“人類在洗澡時比工作時更有創造力,這進一步佐證了那些探討放松對創造性思維重要性的現有研究,這可以說告訴了我們該怎樣思考和發掘創造力。”認知心理學家、創造力領域專家Scott Barry Kaufman 博士表示,放松、獨處和客觀的淋浴環境可以使人們放飛思緒,讓內心意識流和幻想更加開放,從而推動創造性思維。
如果你的工作對創造性思維要求也比較高,就應該學會管理自己的精力,并嘗試在生活中主動尋找或制造一些促進靈感迸發的時間和空間。
“作為創意型專業人士,我們總想追求新點子、新項目及新事物,卻不擅長說不。”《偶然的創意》作者Todd Henry表示,如果你不斷用各類活動填滿生活中的留白,而不擅長自我休整,那之后也將難有創新,更難以有意外的瞬間和新想法。
一項最新的心理學研究發現,有72%的受訪者在淋浴中產生過新思路或找到過問題解決方案,40%的受訪者認為淋浴對創新思維非常有用,甚至有14%的人會只為獲得靈感而選擇去洗澡,尤其是18至34歲的年輕人。
到底什么樣的場景更有利于思考呢,其實除了淋浴,你還有很多選擇。
比如福爾摩斯喜歡獨自在房里拉小提琴來整理頭緒,凱庫勒則是因為夢到蛇咬尾巴而想出了苯環結構(6個碳原子構成一個六元環),數學家莫比烏斯在田園間漫步時受玉米葉啟發而想到了莫比烏斯圈。
無論是洗澡、靜坐冥想、乘坐長途車、散步、游泳甚至做夢,這些行為都有2個共同特征:一是空間相對封閉,沒有外部干擾;二是所做的事簡單而無需太多思考,能保證思維的放松。“在這種狀態下,你對周圍環境的敏感度減弱了,內心的想法會變得清晰活躍起來。”美國費城Drexel大學研究創造力及分心的心理學教授John Kounios解釋道。
“重點就是,盡可能遠離外部干擾。因為人們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尤其對于那些有自己獨特的工作風格的內向人士來說。”Kaufman建議,人們可以在工作1到2小時后抽身去散散步,在路上重新整理下思緒;或是留出一間把噪音都鎖門外的白日夢專屬房間。
當然,單純的放松也不會那么容易幫你捕捉到靈感,前提是你已經有了相關的知識儲備和充足的思考。“在淋浴時想出創意是有原因的——你的大腦已為此準備好了。”《不知所措:當沒人有時間時,如何工作、愛和玩》的作者Brigid Schulte表示。
此刻,你是不是想立刻寬衣沐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