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們,沒想到這么快就拿回了工資……”9月27日,新法制報記者跟隨南昌市西湖區桃花鎮勞動保障監察站工作人員就一起欠薪案件進行調解。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耐心細致調解,用人單位和投訴人終于達成一致,投訴人順利領回所欠工資。
上門調解勞動糾紛
“我們現在就去被投訴單位,投訴人也在那邊等,路上我再跟你們說說事情的經過。”9月27日下午3時,記者如約來到緊鄰洪城大市場的南昌市西湖區桃花鎮勞動保障監察站。該站專職負責勞動維權案件處理的監察員甘林,一見面就火急火燎地拉著記者往門外走。
甘林告訴記者,投訴人叫王勇(化名),今年8月份應聘到三華線纜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擔任區域經理。他在應聘時,跟公司負責人談好每月保底工資為2000元,完成銷售任務獎金另算。但到9月結算工資時,公司以他沒有完成任務為由,只發了1200元工資,并將其辭退。王勇希望勞動保障部門幫他討回被克扣的工資。
“被投訴的用人單位幾乎都是私企或個體商戶,上午正是他們生意較忙的時段,因此我們一般下午上門找用人單位調查情況,這樣有更充分的時間溝通,用人單位也更容易接受。”在路上,甘林向記者說起了他的調解經。
據了解,桃花鎮轄區面積在西湖區是最大的,轄區內的洪城大市場又是南昌市最大的綜合商業圈,轄區內經營物流、批發零售的私企特別多。因此,接到的勞動糾紛投訴也特別多。
“我每天都要辦1到2起案子,從5月份到現在,我辦的案子已經超過了100件,全部都調解結案。”勞動監察員甘林滿臉得意地告訴記者。
“當然,要說通私企老板不是很容易,經常遇到完全不懂法的,直接走法律途徑強制執行或強行處罰是最后的手段。但我認為,只有調解才能真正化解勞資雙方的矛盾,我會盡量站在私營業主的立場講道理、解釋法律法規。”甘林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
一波三折調解陷入僵局
下午3點半,記者跟隨甘林和另兩位勞動監察執法人員來到三華線纜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
“你在樓下等,我們先去了解情況。”甘林告訴等在辦公樓門口的投訴人王勇。
“由于情緒激動,投訴人和老板見面吵架時有發生,分別了解清楚情況,可以避免出現這樣的場面。”甘林解釋。
“我們是桃花鎮勞動保障監察站執法人員。王勇是你們這里的員工嗎?”出示完證件,甘林向公司老板錢總調查情況。
“這個員工還在試用期,業務能力不行已經被開除了。”
“當時你們約定的工資是多少?有沒有簽訂勞動合同?”
“還在試用期,所以沒簽合同,應聘的時候已經口頭說明了工資。底薪1000元加提成,王勇沒完成任務,結工資的時候還是給了1200元……”聽完甘林的來意,錢總抱怨王勇完全沒有業務能力。
甘林提出:“王勇和你說的情況有出入,他提供了貴公司在報紙上刊登的招聘廣告,上面注明底薪是2000元。而你們不能提供書面證據證明約定底薪是1000元,如果當時和員工簽訂試用期勞動合同,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
“是啊,當時沒有考慮周到。但業務員底薪都是1000元,從來沒有2000元的說法,我馬上叫個業務員來,你們可以隨便問他。”錢總不肯讓步。
此時,投訴人王勇突然來到了公司。王勇和錢總開始了互相指責,眼看場面就要混亂起來,甘林提出,請一名業務員來說明公司工資的具體構成。雙方均同意了這個提議,調解暫停,此時已經將近下午4時。
勞動糾紛在社區就可以調解
勸止雙方的爭執后,甘林與另外一位執法人員接著分頭做雙方的思想工作。
20多分鐘過去了,經過甘林的耐心疏導,錢總最終同意再補償500元工資,并當場將錢交給了王勇。
“太感謝了,我本來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投訴的,沒想到這么快就拿回自己的血汗錢。”對于調解的結果,投訴人王勇非常滿意。
離開公司,此時已經是下午4時38分。“今天還真順利!”對于調解結果,甘林自己都有點出乎意料。
“雖然調解工作瑣碎,身累心更累,但最終能使劍拔弩張的雙方平和地解決勞動糾紛,我們還是很有成就感的。”對于勞動保障調解工作的辛苦,甘林并沒有過多抱怨。“目前,基層勞動監察站自身的執法力度有限,我們只好加大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私營企業主知法懂法、守法經營。”甘林告訴記者,近期他還將走訪轄區內所有的公司,了解他們的用工情況。
記者了解到,西湖區在下轄社區共設有這樣的勞動監察站11個,全省也正在推進勞動監察站的建設,勞動糾紛在社區就可以調解。我省各級調解組織建設覆蓋面正逐步擴大,今年上半年我省各級調解組織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2074件,與去年同比上升了966件,調解結案1670件,結案率約80%. |